聚焦新课标,落实新课堂
发布日期:2024-03-22 15:55:23 作者:奉贤实验中学

——初三化学新课标研究与课堂实践系列活动(一)

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新课标成为了化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指南。2024322日下午,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,在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“新课标研究与课堂实践”的区级初三化学教研活动,也正是拉开了新课标研读系列活动的序幕。

此次活动由奉贤区初中化学教研员蒋静主持,全区初三化学教师均出席参加。并有幸邀请到了上海市教育功臣,上海市特级教师,正高级教师叶佩玉和上海市特级教师,正高级教师,奉贤区高中化学教研员徐雪峰来指导此次活动的开展。

 

一、教学展示

活动的第一项,由来自奉贤区实验中学的杜德生老师为我们带来《金属的冶炼和利用》。通过常见金属的用途作为引入,从而逐步探究该如何从金属矿物中得到金属单质,以及该如何保护金属单质不被氧化。不断完善学生对于金属生锈条件和防腐的理解,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。

杜德生老师通过三个环节的有效落实,让学生从化学视角全面的认识金属。课程实际的开展过程中,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和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,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;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,来进行动手实验和交流讨论,做到“做中学,问中学,创中学”。

此外,课堂当中还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化学的辉煌成就,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价值,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,提高绿色节能的环保意识,而这些都是在新课标中对于金属学习要求板块的新增内容,杜德生老师均通过巧妙的设计,将其穿插在讲授内容中,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。

二、说课、评课

第二个环节是杜德生老师针对这节课的说课环节。杜德生老师从整堂课的设计思想讲起,通过三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计,让学生逐步的理解金属的冶炼和利用。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契合新课标中主题2: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要求,并且针对新课标中新增的“以铁生锈为例了解金属防腐的方法,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金属回收利用的价值”,进行了对传统金属教学模式的变革,给予学生课堂主动权。

评课环节,区教研员蒋静充分肯定杜德生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,为新课标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,值得在场的教师学习和研究。

徐雪峰老师从高中视角对这堂课的设计给予肯定,也对课程中的亮点设计提出了个人的建议,让在场的教师也开拓了思维。针对这堂课中出现的暖宝宝发热的原理,提出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法进行深挖。

三、微报告

第三部分,由蒋老师带来主题为《聚焦核心素养,体验学科价值》的微报告。第一块内容是分析区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,主要指出新课标的落地还不够到位以及缺少数字化教学的课堂实践;第二是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简要描述,从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两方面介绍,借助杜德生老师的课堂来逐条分析过程中落实的新课标内容,也强调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和辩证思维的锻炼的重要性。

四、专家点评

叶佩玉老师充分肯定杜老师的课堂体现出了一名名师的风范。课堂线索清晰,层次明确。知识和思想并重,让学生体悟到化学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。课堂中有真实且具有价值的问题来推动课堂。对整堂课的设计在肯定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,可供后续教师挖掘,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施。

活动的最后,叶佩玉老师提及现在初三化学教师的“时间紧、任务重”,需要在恰逢教材改革的这一关键时间点,挖掘课标背后的知识点,迅速掌握中考试题和结构的改变。因此,对此次开展的新课标研究与课堂实践系列活动表示了认可,能够促进区内教师团结协作,共同努力,将新课标的内容落实到位,争取做到“学在前,研究在前,做在前”。

教以潜心,研以致远。在新课标、新理念的背景下,初三化学学科教师会以市级教研、区级教研为基础,立足校本教研,砥砺前行,大胆创新,深化课程主题意义,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,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

版权所有: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

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秀南路99号 电话:021-57416552

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304 号